《当年万里觅封侯》《天潢贵胄》《嫁给暴君后我每天都想守寡》(这本还改名了,叫《愿以山河聘》)都是超好看的古耽,当万特别好笑,很有梗,但是又有点玻璃渣的那种,让你刚笑完就哭,还没哭就想笑,停不下来的那种,天潢贵胄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好看,最后两个人对立要打仗那一段真的明知道他俩肯定没事不会虐但还是好担心那种,但是真的不虐,守寡这本真的本来没有给太高期望,但是他真的远远超过我的预期,非常甜,也没我想象中的要虐的剧情,非常甜,姬越他对阿敛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两个人一个王一个是质子,但是这个从来都是强强,阿敛也很强,两个人都留了一手,这就是个逐渐让对方沦陷,放下警惕心,从喜欢到爱,从爱到深爱,从深爱到真正的至死不渝的过程。
荆棘鸟读后感?
一个菇凉叫笑笑
嘿,好久不见呀。
又是一个月月底了,这个月月初我就想着用最自律的学习态度对待自己,越是长大越是明白一句话,自律即自由。
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做好第二天整天的规划和安排,然后一步步都尽可能去实现,我其实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是希望这一个月能够坚持到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有疲惫倦怠得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算上今天,大概是这个月第4个毫无安排的日子。要求自己每周记5个list的雅思词汇,这个月还剩5天,我记到了14list,还差6个才能完成任务。
借着上下班路上时间,我看完了《荆棘鸟》这本书,今天早上看完的。我又开始整理自己的kindle,因为有一个时间段我是异常快乐的,就是选择下个月要读的书,然后总是借机买更多的书,不管读不读,这个选书买书的过程总是能让我感到异常舒适和愉悦。
我又在想,要不要写个读后感呢,我觉得读完一本书,一定是可以写出适当的读后感的,可其实是,我很难写出来,我看着kindle上我曾经完整读完,并且曾经读的时候比较有感悟的书,都不曾写过读后感,比如《留德十年》,《追风筝的人》,《一个人的朝圣》《过得刚好》,《他们最幸福》。。。
我自己会觉得我的感受会比较沾有个人角度和个人情感,我的感受一定是基于我的过去经历,我的目前状态以及我本身的性格特点。于是写的东西一定不够客观了,我没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去盖过我个人体验式的情感理解,我没有那么深的文化底蕴去写出来,带着这种想法,实在写不出来,可是最近,就是觉得我应该养成看完书写读后感的好习惯,有输入一定要用输出来体现,即使是最平庸的文字,即使是毫无亮点的感受,也要尝试努力记下来,毕竟我是一个从来不会回头把一本书读第二遍的人。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是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在苍穹中微笑。”
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扎进胸膛。”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无数次,想要感叹作者的才华,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真的是厉害,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被描写得淋漓尽致,我觉得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他们之所以是那样的他们,一切都是有理可循的。
菲和梅吉有着很大的共同点,她们都能为爱不顾一切,对待爱的追求,永远都是不放弃,不放过。看着梅吉从一个三岁小姑娘成长到10岁来到德罗海达,看着她慢慢长大,情感满满积累,与很少的释放,看着她爱着拉尔夫,看着她嫁人,看着她过得那么不好,看着她和拉尔夫度假,看着她再次回到德罗海达,带着她最珍视的东西,她认为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最珍贵的东西。然而,历史也总是惊人的相似,他们最终都以失去来偿还了最初的得到。
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菲,因为我觉得她太过于自私了,克利里家族的所有男人都为守卫她而奋斗,而她实际上只为自己的情感而活,她及其固执,以至于所有人的付出都不在她的眼里,她只看得到她自己和她所在乎的,再以至于当她失去帕迪的时候,突然就意识到,像只爱过他一个人那样其实爱了帕迪好久好久,然而帕迪已经不在了。她对于梅吉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子,一直都没有付出过太多爱,冷漠,冷漠到她能够忽略一个小女孩长成大女孩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忽略了梅吉,梅吉遇到了拉尔夫,他们是彼此的荆棘,但却唱出了最美的歌,她和拉尔夫的爱情,是大多数人眼里最动容的吧。我也觉得拉尔夫是那个时代里比较完美的,但我不好怎么写太多关于拉尔夫的文字,因为他爱上帝,教士对于上帝的那种无条件的爱,我是不理解的,所以我也不理解梅吉和拉尔夫的儿子戴恩,唯一能理解的一点就是他是拉尔夫的儿子,他之所以这样选择,因为基因上的遗传,我只能这样想了,戴恩是个多么完美的孩子啊,然而他的困扰却是来源于得到的太多,最后梅吉说,戴恩死了,是因为从上帝那里偷来的终于上帝也要让她还回去的。
梅吉是不后悔的,我想如果我是梅吉,我也会跟她做一样的选择吧,荆棘又怎样呢,相比于能唱出最美的歌声,那荆棘显得实在太微不足道了。梅吉最后说,“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是的,不仅仅是时代。让未知的后人去重新开始这种循环吧。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挣扎所以得到了,得到所以失去了。
拉尔夫的痛苦我只能很表层的理解,他的痛苦一定不仅仅来源于违背了对上帝的誓言,不仅仅来源于对于梅吉的爱与不能,不仅仅来源于失去戴恩后知道的真相,一定不止这些。我不太懂教士为什么会这样爱着给予他们这样生活的上帝。我心中也有上帝,但我的上帝它和拉尔夫的上帝是不一样的,我内心的上帝是一种信仰,它只给人带来美好和坚持,能够缓解人的痛苦,它从来都不为难。
该怎样理解弗兰克这个人呢?从始至终,我都是同情并且心疼他的,当岁月和痛苦终究磨灭了他的脾气和怒火,他回到德罗海达的时候,已年过半百,我觉得特别心疼,他真是不幸啊,而他的不幸,可以说是菲带来的吗?我不知道。
帕迪呢,帕迪的其他男孩子们呢,卢克呢,玛丽卡森夫人呢,路迪和安妮呢,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角色,但似乎都带有或多或少的悲情色彩。
在阅读《荆棘鸟》的过程中,我基本上带着一种平静而悲伤的心情,每一个人物,我都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悲剧,其实我觉得菲是特别幸福的,她的悲剧完全是由于她自己导致的,而她却导致了很多人的悲剧。
直到朱丝婷的出现,也就是说,在所有这些令读者印象深刻的角色里,我最喜欢的不是完美的拉尔夫和戴恩,不是梅吉,更不是菲。而是那个被称为“魔鬼”的满脸雀斑的朱丝婷,她是卢克和梅吉的孩子,没有爱情而产生的孩子,我觉得她一定会平淡一生,可恰恰相反,这孩子一出生的所有表现就是不一样的,是引人注目的,到她长大,我真的太喜欢这个魔鬼般的菇凉了,喜欢她的性格,喜欢她的一切,带着天生的古灵精怪,骨子里的坦荡和直率,坚韧与固执,很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爱什么不要什么,要做的就会立马去做,并做到极致的好,我觉得她是全文里最幸福也是最值得幸福的人,所以哈森等了她那么多年,终究修成正果,而他们两,是多么相配,哈森了解,懂这个“魔鬼”般的女孩,能够给她真正的理解和幸福,甚至于来说,哈森比朱丝婷本人更懂她自己,更知道她的需要和弱点。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文章后部分,已经可以读出,活着的人,都已经学会了爱。梅吉终于放任并鼓励朱丝婷别回德罗海达,这里不会让她感到幸福,她终于接受了戴恩和拉尔夫的离去,终于明白,朱丝婷也是她的光芒。
而朱丝婷,从小对母亲的刻薄,也在后来明白她爱她的母亲,或许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但她就是爱她,也爱着德罗海达,当然这一点,很早就被戴恩看出来了。
而菲呢,其实在帕迪死后,就开始有所改变了,梅吉后来重回德罗海达,带着朱丝婷,又生了戴恩,菲后来慢慢变了,也许是年纪大了,就像菲自己说的那样,上帝总会在人年老时给人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反思自己,她就是在这一个人的反思里获得解放的吧?
有人写书评,说传达出来的是,美好的一切都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放在现在社会里,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句话只能对个百分之五十吧。如果你是梅吉,你会从上帝那里偷来拉尔夫的一部分吗?我想我会的,我不觉得梅吉有错,也不觉得拉尔夫有错,我觉得错的是上帝,如果非得说有人错了,那就算拉尔夫的错吧,我在看到他去了梅吉度假的小岛时,正好听到林俊杰翻唱了《女儿情》,特别想对他唱,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常相随。可是拉尔夫爱上帝,我太不理解这种欲望和爱了,以至于我对于整个感情基调的理解都有了偏差,我多不愿意相信他们是做了错的选择啊,可是文章以失去戴恩的生命结了尾,似乎在表达欠上帝的,上帝终究会收回去的,多么不公平啊。。。我太不认同了。
但是欠的都是要还的,这个我倒是相信的,所以可以拿来在日常生活中自勉。其实我还有想说的,但是我对于,拉尔夫和戴恩对于上帝的这种爱的不理解,真的直接导致了我对于书里很多层面的不深入不认同,因为不认同,这本书让我看得很悲伤,似乎所有的人对于自己想要生活的追逐都是与上帝做斗争,并且毫无疑问的输的一塌糊涂,然后对上帝妥协,在心灵上不再埋怨,不再责怪谁,都归结于自己,这似乎是另一种对于上帝的妥协。唯有朱丝婷,还能让我有一点宽慰,她会过得舒心而坦荡,一辈子的。
好吧。。我写不下去了,我讨厌妥协这个词,讨厌对任何人妥协,所以我的上帝和书中的上帝完全不一样。
恩,收回关于《荆棘鸟》的文字,说到自己日常的生活,我现在独立和自己精致相处的能力是有很大提高了,总是能看到好的方向,并且让自己去做,除了锻炼我还没有做到,其他想做的,都能说服自己去实施了。我能够看清楚自己,也能够看清楚自己的方向,上半年是付出和播种的半年,下半年,收获就会陆续来了。今年本命年,我觉得自己似乎真的是越做越棒了,心理上的成长,态度状态上的调整,有的时候,我很冷漠,有的时候我也会突然发现,自己真的不在乎好多好多以前我曾经在乎的东西了,就是那种明朗坦荡的状态,不取悦任何一个人,不因任何别人的看法去改变自己对的方向,根本不想证明给谁看我怎么样,我急于证明给自己看,你今天比昨天更棒呢。
我没有想改变环境的想法了,也没有想让环境改变我,就是这样,想着淡泊而坚韧的过好每一天,好像就特别好。
|